以高通量定序發展免疫基因體學:研究T-細胞基因組庫(repertoire)多樣性及克隆型(clonal selection )與大腸直腸癌之相關性(2/4)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大腸直腸癌除了是第二常見的癌症之外,在台灣也位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大腸直腸癌目前 的治療方式主要是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不過術後根據疾病的分期仍然會有復發的可能性。儘管輔助 性化學治療已被用來當作預防復發轉移,仍然有一大部分的病患對於治療的反應不佳。因此,找出準 確預測大腸直腸癌發生或是治療效果的生物標記,將有助於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以及得到更好的 治療效果。目前已知,藉由研究T細胞上的V(D)J重組以及免疫基因組(immune repertoire)的選殖, 能夠專一性地找出對抗與疾病相關抗原的機制。免疫基因組會因為微環境的改變或是疾病(例如:癌症) 的發生,而在個體間產生差異性。然而,免疫基因組的改變是否能夠用來預測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效果, 至今仍不明確。因此,我們計畫進行一連串的研究來解釋這個問題。 本計畫主要的研究目的為以下幾點: (1)找出T細胞受體的V(D)J序列,並且建立大腸癌病人T細胞基因組的資料。 (2)比對病人在T細胞基因組表現的特性以及他們的臨床資料,找出兩者的關聯性。 (3)研究病人在T細胞基因組與其治療結果的關聯性。 這是一個具有意義並且新穎的研究計畫,因為: (1)免疫基因組的特性在各種生理以及病理機轉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我們的研究即著重在T 細胞受體具高變異性的V(D)J重組與大腸直腸癌藥物治療反應上的關聯性,因此這樣的研究或許能幫 助我們找到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以及預測其治療效果的生物標記。(2)此研究結果將可以幫助我們 找出免疫基因組在目前癌症尚未明確的機轉中所扮演的角色。(3)研究結果或許對於新藥開發,尤其 針對T細胞受體以及其相關的疾病,會有很大的幫助。(4)最後,結合基因體學,生物信息學的方式(例 如:基因型分析、T細胞定序分析以次世代定序分析等),再加上臨床資料的蒐集(例如:疾病病程,治 療結果等),我們的研究將會對大腸直腸癌在未來的治療上,具有更明確並且精準的方向。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77/31/18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