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憂鬱和冠狀動脈痙孿: 流行病學和實驗性研究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冠狀動脈痙孿是一種因冠狀動脈血管收縮造成的心肌缺氧現象,它是造成心肌梗塞和 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形成機轉不明,但已知是一種發炎性疾病。它的盛行率在不同 的國家有很大的差異,尤其好發於亞洲。例如,在日本,所有因為胸痛而住院的病人中, 冠狀動脈痙孿佔了24.3%,在台灣佔了19.3%,這些都比西方國家的7.5%還多。大部分病 患年齡介於40 到70 歲之間,而且這個盛行率在超過70 歲以後就逐漸下降。已知的危險 因子包括抽煙,年齡和C 型反應蛋白質。但精神心理層面對冠狀動脈痙孿的影響尚未被探 討。焦慮和憂鬱被證實是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且和發炎細胞激素的升高有 關。雖然研究指出胸痛的病人,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正常的病人,比起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的病人,會表現出較多的精神疾病,但是這個現象,是焦慮或憂鬱的獨特現象,或者只是 當人體處於壓力下的一種表現,則目前仍然不明。因此,本研究我們將設定三個研究目標: 1. 利用全國性健保資料庫做回溯性分析,以t-test,羅吉斯迴歸等方法找出其對冠狀 動脈痙攣的影響。 2. 以醫院的前瞻性研究,來探討憂鬱和焦慮對冠狀動脈痙孿的危險評估,並分析憂鬱 和焦慮對冠狀動脈痙孿的生物標記及致病機轉。 3. 利用健保資料庫及實驗室結果,篩選及開發可治療病人的藥物。 4. 我們希望利用全國性健保資料庫做回溯性分析及應用醫院的前瞻性研究方法,來評估和冠 狀動脈痙孿相關生物標記及和臨床的相關性研究,並進一步分析冠狀動脈痙孿特定基因與 蛋白質的表現量並加以確認並尋找與預後與治療效果的相關生物標記及開發可治療冠狀 動脈痙孿病人的藥物。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找出對冠狀動脈痙孿病人分子標的及其預後的相 關性,對未來冠狀動脈痙孿病人的治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67/31/17

Keywords

  • 憂鬱
  • 焦慮
  • 冠狀動脈痙孿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