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粒線體功能之相關基因與缺血性中風之相關性研究

研究計畫: A - 政府部門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中風是台灣第三大死因且是導致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最主要的中風型態為缺血性中 風。氧化壓力(如活性含氧物種)在缺血性中風的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粒線體為細胞 產生活性氧物種的主要來源,粒線體功能異常會使活性氧物種濃度上升,導致有氧能 力受損、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或凋亡,最終引起動脈粥狀硬化與 形成斑塊。此兩者為缺血性中風之重要成因。目前針對粒線體功能相關基因與心血管 疾病危險因子對於缺血性中風罹病風險及嚴重度之聯合效應較為缺乏。本研究將自參 與福爾摩沙中風遺傳聯盟之7家醫院收集1000名經電腦斷層掃瞄或核磁共振攝影的缺 血性中風病患,並自其中 4家醫院之健檢部門收集 1000 名經年齡及性別頻率匹配的健 康對照,以結構式問卷來收集有關生活形態、生物性危險因子。而入院時的中風嚴重 度則是以 NIHSS 來評估。而調控粒線體功能相關基因之基因型分析,則將以聚合酶連 鎖反應-限制片段長度多形性或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來判定。本研究將以三年的時間來 達到下述之研究目標:(1)評估罹患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與調控粒線體功能相關基因(粒 線體 DNA、粒線體代謝相關基因、粒線體生源相關基因)的相關性;(2)研究缺血性中風 嚴重度與調控粒線體功能相關基因之相關性;(3)探討調控粒線體功能相關基因間的交 互作用及此基因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間的交互作用是否增加缺血性中風的罹患風險 及嚴重度; (4)調控粒線體功能相關基因是否會修飾傳統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與缺血性 中風之罹患風險及嚴重度的相關性。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8/1/147/31/15

Keywords

  • 缺血性中風
  • 粒線體 DNA
  • 粒線體動態
  • 粒線體生源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