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研究旨在探討下列目的: 1. 比較憂鬱症世代與年齡及城市化程度相仿的非憂鬱症世代,罹患腸躁症之風險;並探討憂鬱症引 發腸躁症的性別差異。 2. 比較焦慮症世代與年齡及城市化程度相仿的非焦慮症世代,罹患腸躁症之風險;並探討焦慮症引 發腸躁症的性別差異。 3. 探討正念訓練方案,相較於支持團體,對腸躁症患者的症狀嚴重度、憂鬱、焦慮及生活品質的成 效。 4. 藉由靜態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比較接受正念訓練組和支持團體組,在八週介入期後的腦影像差 異,並探討症狀嚴重度與腦部影像之關聯性。 研究方法: 目的 1 和2 將藉由分析健保資料庫數據,進行兩項配對世代研究。資料來源為健保資料庫2010 年百萬歸人檔介於2000 年1 月1 日至2012 年12 月31 日間,在門診和住院檔中國際疾病分類第九 版臨床修訂識別碼資料顯示分別至少被診斷兩次有憂鬱症及至少被診斷兩次有焦慮患者。該研究終 點為新發的腸躁症診斷。經常與腸躁症相關的共病亦將從資料庫中擷取。憂鬱/焦慮症和配對的非憂 鬱/非焦慮症世代會從指數日起被追踪,直到2013 年年底或直至個案流失。使用邏輯回歸的方法,將 進行估計傾向得分。傾向分數調整的多變項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將進行估計憂鬱症和焦慮症患者 的新發腸躁症風險。 為達成目的 3 和4,我們將進行資料評估者盲化、平行對照組、隨機臨床試驗,並招收80 位腸躁 症患者為受試者。受試者將被隨機分配到為期八週的正念團體(MG)和為期八週的腸躁症支持團體 (SG)。無論是MG 和SG 將進行為期一週的磨合 (run-in) 期,在此期間受試者將記錄每日症狀日記。 主要研究成效指標為腸躁症嚴重度得分 (IBS-SS);次要成效指標包括腸躁症生活品質(IBS-QOL)、憂 鬱和焦慮分數,這些將在基線、八週介入期後,以及6 個月追蹤時測量。數據將根據意向性治療原 則進行分析。為了探討正念訓練的效果,研究成效指標 (IBS-SS、IBS-QOL、憂鬱與焦慮分數) 的組 間差異將以非結構化的共變項混合效應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採用混合模型檢定兩次後測的組間差異 時,將納入組×時間的交互作用。分析中將調整基線得分及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在基線顯著不同的人 口統計和共病症。 每組的前 15 位受試者將接受基線及8 週的介入期後之靜態功能核磁共振影像攝影,並採分數階 振幅低頻率波動(fALFF)分析,來標識特定區域在靜息態腦功能的異常。將使用線性對比分析測 試組間 fALFF 在不同頻段內的差異。症狀的嚴重程度和頻率的振盪變化之間的關聯將進行IBS-SS 與頻率的變化之相關性檢定。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6 → 7/31/17 |
Keywords
- 腸燥症
- 憂鬱症
- 焦慮症
- 性別
- 正念
- 症狀嚴重度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