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從1990年代開始,醫師檔案以品質報告卡的型態出現在美國衛生照護產業中,一般相信醫師檔案為持續品質改善、控制成本、審查使用率及評估醫生表現的可靠工具。本文的主要目的即是以美國經驗來介紹使用醫師檔案的理由、目前使用醫師檔案的情形、醫師檔案所提供的資訊、醫師檔案的成效及使用醫師檔案所遇到的障礙。 醫師檔案可賦予消費者選擇最適當醫師的能力、教育醫師瞭解自己的執業型態及幫助保險公司有效的控制成本,醫師檔案已廣為美國聯合執業、保險公司及州和聯邦政府用來督導及審查個別醫師的執業行為。又醫師檔案所提供的資訊可分為醫師背景資料和醫師表現資料。雖然許多美國研究已證實醫師檔案可改善醫療照護品質及降低總醫療費用,但在使用醫師檔案的過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障礙,例如發展醫師檔案所需的高成本即是其中之一。 醫師檔案乃將醫師表現資訊公佈給大眾,其在衛生輸送體系中有明顯的監督效果,建議台灣的衛生照護產業可投資發展醫師檔案,而可藉由提供高品質的醫師表現資訊給大眾,以達到確保醫療品質的目的。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醫師檔案介紹
Original languageEnglish
Pages (from-to)173-186
Number of pages14
Journal醫護科技學刊
Volume6
Issue number3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Jul 2004

Keywords

  • 醫師檔案
  • 醫療品質
  • 品質報告卡
  • Physician profiling
  • healthcare quality
  • report cards

Fingerprint

Dive into the research topics of 'Introduction to Physician Profiling'.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