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臺灣地區的原住民在傳統文化背景、特殊風俗文化、生活習性與環境上與台灣地區一般民眾有極大的差異,其健康狀況及健康相關行為亦與台灣地區民眾迥異。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一個國家的健康政策不應只注重全體國民的平均健康指標,制定政策時應該同時考量族群中的健康分佈情形。為瞭解原住民的健康狀況與一般國民之差異,本研究採既有檔案分析法,以民國九十一年全國之原住民為研究對象,在取得「全國戶籍資料檔」後、串連「死因資料檔」與「癌症登記檔」,加以彙整分析,以暸解原住民健康狀況、重要死因情形,並對年度分析結果加以比較彙整。主要結果摘錄如下: 1.民國九十—年原住民總死因粗死亡率每十萬人713.7人,較民國九十年的每十萬人758.1人為低。原住民山地鄉的總死因別粗死亡率(每十萬人995人)最高,其次為平地鄉(每十萬人869.9人),以都會區(每十萬人272.8人)顯著偏低。2.民國九十一年原住民粗死亡率之十大死因依序為事故傷害、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心臟疾病、診斷欠明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其他部位疾病與肺炎。3.民國九十一年原住民總死因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901.5人,較民國九十年的每十萬人960.2人下降,但仍比台灣地區九十一年的每十萬人口565.1人為高。4.在民國九十一年的原住民十大死因當中,除了惡性腫瘤差異不大以及糖尿病約1.35倍以外,死因別標準化死亡比皆顯著高於 台灣地區至少1.5倍以上。然而,原住民慢性肝病肝硬化由九十年相較於台灣地區的3.9倍降低至九十一年的3.1倍,結核病由九十年相較於台灣地區的6倍降低至九十一年的5倍。5.在重要惡性腫瘤死亡率分析上,民國九十一年原住民子宮頸癌、胃癌、口腔癌死亡率較台灣地區為高,原住民肺癌與肝癌死亡率則低於台灣地區。6.民國九十一年原住民之嬰兒死亡率高出台灣地區約兩倍,原住民山地鄉與平地鄉嬰兒死亡率較九十年原住民呈現下降趨勢,但都會區則些微上升。7.民國九十一年原住民未滿四周新生兒死亡率高於台灣地區約1.6倍,原住民山地鄉、平地鄉與都會區新生兒死亡率較九十年原住民皆呈現下降趨勢。8.民國九十一年原住民之粗出生率、粗死亡率皆高於台灣地區,其人口自然增加率亦高於台灣地區,雖台灣地區全體國民之粗15.44%。降至13﹒叨%。),在粗死亡率方面,台灣地區微幅上升,但原住民呈現下降趨勢(由7.58Xo降至7.14)。9.民國九十一年男性平均餘命由九十年的63.3歲大幅提高至65.2歲,女性原住民則由72.8歲微提高至73歲,以男性原住民增加的幅度較大,而山地鄉原住民之平均餘命顯著低於平地鄉與都會區。10.相對於九十年約台灣地區男性平均餘命高出原住民男性10歲,女性平均餘命高出原住民女性6歲,九十一年原住民男性平均餘命與台灣地區男性差距有縮小之趨勢。11.民國九十一年女性原住民標準化死亡率的前三大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事故傷害與心臟疾病,其標準化死亡率皆顯著較台灣地區女性為高。12.比民國八十九年原住民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由每十萬人口216.2人降低至每十萬人口209.5人,台灣地區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卻由八十八年的每十萬人口252.8入微提高至每十萬人口258.14人。13.民國八十九年原住民癌症發生率普遍較台灣地區人口低,唯胃癌發生率顯著偏高,口腔癌在年齡標準化以後發生率亦稍高於台灣地區。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ublisher原民會
Number of pages184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04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