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tails
Description
透過健康監測系統可以瞭解國人健康狀況、探討健康議題、制定健康政策及評估成效,因此,如何透過一個完整而有效的評價機制來確保健康監測系統的品質便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核心議題。故本計畫目的旨在瞭解及比較分析我國與國際衛生組織及各國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監測系統現況,進而研擬我國健康監測系統之評估機制與指標;規劃健康監測系統評估架構以及實地評價現行之健康監測系統,並提供務實可行之改進建議;透過辦理非傳染性疾病監測系統之專家會議,研提整體非傳染性疾病監測系統規劃建議,提供國民健康局及相關主管機構規劃我國非傳染性疾病監測系統之參考。 本計畫將採多元之研究設計,第一年度之執行重點為進行我國、國際衛生組織及各國包括美、加、英、日及歐盟主要國家之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監測系統進行彙整與比較分析,並研擬監測系統之評估機制與指標。為有效蒐尋相關資料,本研究擬規劃具結構性之系列文獻搜尋策略:文獻資料來源將涵蓋我國各項例行性與定期性之健康監測調查資料文件、中英文醫學相關文獻資料庫以及各國相關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監測網頁;文獻資料搜尋策略擬透過文獻專家會議設定搜尋條件及限制以確保文獻搜尋之完整性;依系統性工具支援文獻查證法反覆研讀文獻,透過系統性萃取、整合與分析,整理文獻查證之結果。依照文獻查證結果研擬監測系統之評估機制與指標,並透過健康監測系統評價指標規劃小組專家會議加以修訂。 第二年度之執行重點為組織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健康監測系統評價專家會議,討論第一年所建立之評估機制與指標,依照文獻及專家建議擬定健康監測系統評估架構、評價指標與評估問題。評價指標初擬包含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資料品質(data quality)、靈活性(flexibility)、資料隱私、機密及保護程度(privacy ,confidentiality, security)、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敏感性(sensitivity)、簡單性(simplicity)、穩定性(stability)、人員訓練(staff training)、時效性(timeliness)及資料可利用性(usefulness of the data)。各評價指標之評估問題將依SMART原則設計符合特異性(Specific)、可測量性(Measurable)、可行性(Actionable)、相關性(Relevant)以及時效性(Timely)之半結構式問卷,並透過專家座談會及前驅訪談結果加以修訂。實地依所擬之健康監測系統評估架構針對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高中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健康行為危險因子電話調查及出生通報等4項健康監測計畫進行評價指標之資料收集及訪談。所收集之評價指標相關資料由評價專家依評值健康監測系統評價指標之計量表提供量化以及質化綜合評述,並召開評價小組討論會議,邀請各健康監測系統之重要人員與評價專家進行充分討論後,整理各健康監測系統之綜合評述意見。並召開健康監測系統評價專家會議撰寫健康監測系統之改善及修訂建議書。 第三年度之執行重點為延續第二年之成果,實地就國民健康局指定之現行健康監測計畫進行評價,至少3項。另外全面性規畫我國整體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監測系統之建議芻議,依照各健康監測系統之評價結果,參照文獻整理所得,草擬整體綜合之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監測系統之建議芻議,並擴大舉行專家會議,除原有之健康監測系統評價專家委員會成員外,將邀請其他相關學者,尤其是各健康監測系統之應用成員與會討論,並依照會議討論結果修訂我國整體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監測系統之建議芻議,提交國民健康局施政參考。
Status | Finished |
---|---|
Effective start/end date | 9/26/11 → 3/25/12 |